甘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五个着力点
全面强化基础研究,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
“强科技”是甘肃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部署的“四强”行动之一,是甘肃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甘肃“强科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核心重点任务,立足打基础、利长远,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关乎甘肃未来的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和持续力。甘肃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符合甘肃实际能力、契合群众期盼、聚焦未来发展明确发力的主要方向,注重配置动能,也注重固强补弱。
全面强化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重要驱动,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源头供给。“十四五”时期是甘肃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科技自立自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探索前沿交叉研究,瞄准甘肃省有比较优势的核科学、能源科学、航空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开展目标导向性基础研究,催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颠覆性技术,以基础研究的突破带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解决重大创新难题,形成标志性科技成果。凝练甘肃省优势基础学科,组建跨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创新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联合攻关,推进单一技术创新转向跨学科、跨产业创新,持续提升全领域、全链条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改变因“点突破”而导致突破进度赶不上发展速度、始终落后、被动的局面。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研究招标、共建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与相关产业更有针对性衔接、基础研究成果更快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协同能力。良好的创新生态意味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集聚、意味着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本的集聚,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非常重要。2020年甘肃省创新环境综合指标位居全国31个省区第27名,较2019年下降7位。究其原因,既有创新基础设施不足、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长缓慢、激励保障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不健全、金融服务及风险投资缺失等情况,也有创新生态系统内各主体之间互动不足、关联不够、合作低效、研发端和落地端对接不畅通等问题。良好的、多要素、多层面联动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于创新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它要求科技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创新资源配置科学、共享充分;创新投入稳定多元、政策法规配套健全;创新服务体系专业高效、知识产权保护有力;各创新主体 “各就其位”,创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科学技术普及全覆盖、全社会创新氛围浓厚。良好的创新生态还要求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完善、高效。政府、企业、高校、研发部门、服务机构等创新要素是否网络化,知识、技术在几个要素之间流动是否充分、是否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是衡量协同创新体系系统化的关键。“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技术知识服务协同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于甘肃省科技创新协同能力提升也至关重要。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扩散能力。科技实力并不等于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强并不等同于创新能力强。区域创新能力高的地区有一个共性特征:较强的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知识转移能力,较强的利用各种知识为本地区创新服务的能力。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改革进程,解决目前存在的权利落实缺位、责任虚置等问题,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促进创新要素流动;需要建设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专业型科技服务机构及跨区域、跨行业创新服务网络,解决目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规模小、专业化人才少、政策执行能力欠佳、专业服务能力弱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技术孵化、开发、转移、中试熟化的综合性、全链条机构,解决目前中试熟化平台缺乏、金融支持缺位、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不畅等问题,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需要支持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高新开发区与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化”服务,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和成功率双提升。需要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以更加开放的知识产权信息和更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主动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拓宽技术要素流转渠道,唤醒“沉睡专利”,推进专利技术转化、实施。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意见明确了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可见企业是今天市场的主角、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明确企业在决策权和选择权上是主体、在科技投入上是主体、在创新项目的实施上是主体、在创新成果的转化上更应该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整合创新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体现国家战略、满足甘肃需求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成为重要的创新发源地;扶持、壮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互补发展,共同形成强大的创新系统,以企业主体地位的增强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要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激励和评价体系,形成结构合理、支撑有力的人才布局。制定科技人才培养长远规划,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实施交叉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行动,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定向培养,推广“按需培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坚持“引智”“借脑”“引项目”相结合,以联合培养、合作交流、项目聘任等方式吸引省内外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助力甘肃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青年科技骨干开展基础、应用研究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实行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进科研人员薪酬制度结构性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和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