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主页 > 地方资金项目 >

上海:关于发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公共安全

  方向1、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处置

  研究目标:围绕本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形成上海及周边城市群极端天气事件的智能精准观测与应对措施;搭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动态监测与寻迹溯源一体化平台,实现对事件传播空间分布预测、精准溯源;构建上海供排水系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体系与风险控制平台,为城市供排水系统应对重大疫情提供技术保障。

  研究内容:(1)上海及周边城市群极端天气事件智能精准观测与影响、应对研究及应用;(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事态的动态监测与寻迹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3)城市供排水系统病原微生物特征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方向2、城市消防救援风险防控

  研究目标:围绕特大城市消防救援和安全防控需求,以火灾调查专业人员实训为导向,完成火灾现场3D重构,构建虚拟现实相结合的专业实训保障技术系统,形成专业实训应用指南并示范;构建无人机高效绿色清洁消防灭火液和消防装备技术体系;开展替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安全型环保阻燃剂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1)火灾突发应急事件虚拟仿真实训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天地一体城市无人机智慧绿色消防装备研制及应用;(3)新型环保发泡阻燃剂研发与应用。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3、城市风险智慧防控

  研究目标:围绕城市风险防控技术需求,形成本市地面沉降智能精准管控技术体系,为提升超大城市的韧性提供保障;建成社区物业管理风险预测及处置管理系统,实现对相关设备风险事件的识别;建立上海市社区民防风险与能力评价体系,形成民防工程安全及韧性建设指标和社区民防体系建设标准。

  研究内容:(1)城市地面沉降精准监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基于人工智能的物业风险管理处置及预测关键技术与系统;(3)上海社区民防风险治理体系与应用技术研究。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专题二、社会精细化治理

  方向1、超大型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标:面向超大城市健康发展需求,构建引领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搭建规模化的社区运营智能决策平台,攻克街区健康运维技术,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建材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1)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与应用;(2)规模化社区运营智能决策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3)健康街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4)光热可控绿色高性能窗体材料研发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2、高效智能建造

  研究目标:面向市级重大工程建设需求,突破红色建筑、大型文化设施和路桥的智能建造技术,构建自适应智能盾构施工技术体系,形成针对大型建筑楼宇群的智能精准管控技术并开展应用。

  研究内容:(1)红色文化纪念馆数字化绿色建造技术研究及示范;(2)大型文化场馆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及示范;(3)路桥智能化快速建造运维技术研究及应用;(4)自适应智能盾构隧道精细化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5)大型建筑楼宇群智能化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5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3、城市典型区域有机更新

  研究目标:面向城市有机更新技术需求,构建中心城区新老建筑共生技术体系,开展针对既有排水管道、隧道的智能化修复技术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1)城市核心区一体化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既有排水管网智能化养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3)既有隧道的高强柔性钢结构快速拼装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4、城市智慧出行

  研究目标:面向城市出行需求,构建应对多区域拥堵的交通需求侧技术体系,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形成多维度交通流智能调控技术体系,保障大型展会交通的高效有序运行;建立韧性地铁交通需求承载功能模块,形成交通需求预判下的新一代韧性地铁智慧建造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1)基于自由流的城市路网供需平衡技术研究与示范;(2)大型会展活动交通流智能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3)交通需求预判驱动下的地铁精准建造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5、综合交通系统

  研究目标:面向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趋势,构建海公铁联运技术体系,支撑航运中心建设;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服役性能监测与维护保障体系,搭建轨交高密度智能调车系统,不断提升本市轨道交通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世界级港口一体化智能物流生态系统技术体系研究;(2)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运维保障技术体系研究和示范;(3)轨交多线网高密度车辆智慧调度技术研究及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专题三、生态环境

  方向1、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研究目标:围绕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活垃圾的高效、清洁、无害化处理处置,提升生活垃圾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研究内容:(1)生活垃圾气化制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2)大型垃圾填埋场失稳灾变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3)新型垃圾清运车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4)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塑料替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2、城市生态营造

  研究目标:面向“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简称“四化”)生态空间建设需求,提升上海市花培育水平,技术支撑崇明花博会筹备运营期及后花博。

  研究内容:(1)白玉兰新品种培育成套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2)崇明花博会虚实结合的花卉智能植物工厂研究;(3)崇明“后花博”花卉产业发展适用花卉品种研究。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3、大气环境治理

  研究目标:面向上海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清洁空气行动技术需求,提升大气污染精细化监测与防控水平,攻克空气污染物光催化自净化技术,强化移动源减排,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研究内容:(1)上海大气PM2.5和O3精细化监测预报及关键前体污染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超大型城市空气污染物光催化自净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3)内河船舶尾气一体化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4、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提升

  研究目标:围绕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中的技术需求,提升河湖健康态势监测与评估水平,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高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推动城市水环境提升与供水安全。

  研究内容:(1)上海河湖健康态势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2)新型高效自然光驱动净化城市污染水体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3)上海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监测与多项协同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合流制大型污水厂智慧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5、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研究目标:立足长江大保护发展战略,面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需求,强化长江口生态监测与预警体系;提升滩涂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支撑生态岛土壤环境科技实验基地建设,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内容:(1)长江河口滩涂生态脆弱区监测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2)滩涂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专题四、能源科技

  方向1、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研究目标:面向火电行业提升发电效率和装备技术水平需求,自主研制5MW功率等级小型燃气轮机实验装置;构建以空气为工质的天然气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实现系统效率提升15%以上;掌握650℃及以上超高参数燃煤机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展超超临界燃煤机组2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技术的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1)5MW小型燃气轮机先进试验装置研制;(2)综合分布式燃气智慧能源循环系统研发及应用;(3)650-700℃超高参数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4)深度调峰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2、新能源开发利用

  研究目标: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的提升,自主研制超大容量海上风机关键零部件;形成百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样机系统并在加氢站示范应用;在氢能小镇建成基于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的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自主研制加氢站设备,建成可实时监控、预警监管的智慧型加氢站系统。

  研究内容:(1)10MW级以上海上风机载荷仿真技术和百米级叶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2)百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及示范应用;(3)氢能小镇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智慧加氢站及配套安全盾系统研发。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3、能源终端清洁高效利用

  研究目标:面向重点耗能行业和高能耗设施节能减排需求,搭建面向全市的余热利用共享平台,形成低温余热深度利用技术并实现系统能效提高20%;提出冷能梯级、多用途利用的LNG接收站冷能综合利用工程化方案;开展面向大型公共建筑环境健康需求的高效运营管理系统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1)低温余热深度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2)LNG冷能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3)典型大型公共建筑群高效综合节能及健康运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4、能源互联网

  研究目标:推动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完成10MW级柴油发动机电力测功系统的安全并网发电;形成“光充储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协同优化的全直流智慧建筑应用示范;建成覆盖公共建筑3类以上、容量100MW以上的城市公共建筑虚拟电厂;提出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构建体系并在重点区域开展示范。

  研究内容:(1)柴油机电力测功系统电力回馈电网关键技术研究;(2)基于直流微网技术的智慧建筑能源系统应用示范;(3)城市公共建筑虚拟电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4)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专题五、海洋科技创新

  方向1、海洋传感器与仪器研制

  研究目标:研制海洋水质监测传感器,构建海域水质环境智能、快速监测与预警系统,为近海海域水污染防范和治理提供预警和监测服务;研制6000米海深探测用激光雷达器及多功能联用成像光谱仪器,建立深海精细探测、取样和实时评估的技术装备体系并进行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1)海洋水质智能监测传感器的研发与示范;(2)6000米深海精细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2、海洋工程装备

  研究目标:研制一款具备对突发海难事故进行空中、水下探测以及海空通讯中继的快速应对的海空两域智能运行机器人,载荷大于5kg,最大航行水深不低于300米,最大飞行高度超过1000米;研制一套具备水中航行与船体表面爬行能力的智能船体清洗机器人系统,最大工作深度100米,能够满足24小时连续不间断作业;掌握世界领先的新型托管架设计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完成3000米水深海底管线铺设系统研制并完成设计制造。

  研究内容:(1)海空两域智能运行装备与关键技术;(2)船体清洗智能装备与关键技术;(3)深水海底管线铺设系统托管架设计制造技术。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3、绿色船舶

  研究目标:研制3.5KN船用一体化电动缸样机并通过试验验证;依托大型双燃料散货船船型开发升级,完成天然气供应系统、控制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研究,形成控制系统和仿真测试平台的样机并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1)船用一体化电动缸研制关键技术;(2)超大型船舶天然气供应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4、极地科考

  研究目标:围绕我国南极战略发展和重大任务需求,形成适用于南极零下60摄氏度低温冰雪环境的无人智能化科学观测站并实现应用;研制南极全地形载人科考实验舱,形成南极科考人因健康解决方案并示范应用,科技支撑我国极地科考。

  研究内容:(1)南极无人智能化科学观测站关键技术;(2)南极站区健康支持关键技术。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专题六、绿色技术银行

  方向1、绿色技术银行协同推进网络建设

  子方向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推进网络建设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绿色技术银行在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网络的可行性,集聚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及金融支撑等机构,为先进绿色技术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和相关服务,促进示范区绿色发展。

  研究内容: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需求,研究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网络路径,开展分布式能源集成、智慧能源综合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

  申报主体要求:1、申请应明确清晰合理的绿色技术银行协同推进网络的地区、名称、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项目内容及考核指标。

  2、项目申报单位须承诺加入“绿色技术银行伙伴计划”,承诺为绿色技术银行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引进培养、开放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

  3、项目申报单位的合作方须承诺与绿色技术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子方向2、国内协同推进网络建设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以“市场导向,科学布局,多元参与,协同联动”为原则,通过开展绿色技术银行国内协同推进网络建设可行性研究,与当地政府部门、技术服务、金融支撑等各类机构建立协同推进网络,加快先进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切实增强绿色技术银行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推进绿色发展。

  研究内容:面向山东、河南等已有良好合作基础的省份,研究在当地建设协同推进网络的组织机制、实施路径、建设方案,构建集信息共享、技术集成、金融支撑、评价管理等于一体的绿色技术银行网络体系,并推动示范项目建设。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

  申报主体要求:1、申请应明确清晰合理的绿色技术银行协同推进网络的地区、名称、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项目内容及考核指标。

  2、项目申报单位须承诺加入“绿色技术银行伙伴计划”,承诺为绿色技术银行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引进培养、开放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

  3、项目申报单位的合作方须承诺与绿色技术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子方向3、国际协同推进网络建设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围绕绿色技术银行国际化建设需求,通过开展国际协同推进网络建设研究,增强绿色技术银行面向海外提供技术转移转化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国内先进绿色技术“走出去”,扩大绿色技术银行国际影响力。

  研究内容:面向东南亚、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绿色技术银行在海外建设协同推进网络的模式和实施路径,构建绿色技术转移与合作国际网络,推动以国内先进绿色技术“走出去”为核心的海外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典型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

  申报主体要求:1、申请应明确清晰合理的绿色技术银行协同推进网络的地区、名称、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项目内容及考核指标。

  2、项目申报单位须承诺加入“绿色技术银行伙伴计划”,承诺为绿色技术银行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引进培养、开放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

  3、项目申报单位须提交其与外方合作伙伴签署的有效合作协议或文本的影印件一份,约定的合作内容须与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相符。

  4、项目申报单位与其外方合作伙伴须具有较好的国际合作基础,熟悉国际科技合作法规,了解国际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并具备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方向2、高新区零排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子方向1、高新区零排放现状调查研究及评价分析

  研究目标:面向典型园区,结合本市产业发展特征和园区升级趋势,通过调查研究园区现状、零排放评价评估,为推动高新区零排放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内容:调研上海市高新区污染现状、目标、政策、工作基础和瓶颈问题,研究零排放推进实施路径,建立零排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子方向2、化工区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化工区生产废水中盐含量高、盐成分复杂,以及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等难题,开展化工区废水低成本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实现高盐废水减排50%、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在行业排放标准基础上再削减50%污染物排放量的总体目标,形成园区废水治理新范式。

  研究内容:开展化工区高盐废水、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突破生产废水高效、低耗、近零排放的技术瓶颈,研发绿色处理组合工艺及成套装备,结合“技术金融”创新模式,开展工程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

  1.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

  2.申请资助经费、申报主体投入研发经费与社会资本投资不低于1:1:1。

  子方向3、大型车间非稳态多源气态污染物高效捕集与超低排放智能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围绕大型车间空气环境质量亟待改善的现状,针对生产中粉尘和气体污染物多点散发、移动散发和间歇散发的治理难点,突破车间生产废气高效治理与环境综合控制技术瓶颈,有效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提升人员健康和工作舒适度。

  研究内容:面向大型车间,研究多种工况、复杂生产条件下粉尘复合净化、VOCs高效治理与环境综合控制成套技术,研发高大空间分层空气净化控制工艺和成套装备,在典型园区开展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

  1.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

  2.申请资助经费、申报主体投入研发经费与社会资本投资不低于1:1:1。

  子方向4、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零排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危险废弃物等成分复杂等问题,构建污染物及废弃物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体系,引领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污染零排放。

  研究内容:面向临港新片区生物制药产业,开展生产废水、废气及危险废弃物等典型污染物或废弃物源头削减、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关键设备研发,并开展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2020年06月30日到2023年06月30日。

  经费额度:

  1.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

  2.申请资助经费、申报主体投入研发经费与社会资本投资不低于1:1:1。

  二、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研究内容已经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

  3.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4.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等书面材料的同时,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5.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

  6.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

  三、申报方式

  1.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http://www.sh.gov.cn)--一网通办--利企服务--点击“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图片链接进入申报页面,或者直接通过域名http://czkj.sheic.org.cn/进入申报页面:

  【账户注册】转入注册页面进行单位注册,然后再进行申报账号注册(单位注册需使用“法人一证通”进行校验);

  【初次填写】使用申报账号登录系统,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后,按提示完成“上海科技”用户账号绑定,再进行项目申报;

  【继续填写】登录已注册申报账号、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2.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0年5月25日,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0年6月11日。

  四、评审方式

  采用通讯评审方式。

  五、立项公示

  上海市科委将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接受公众异议。

  六、咨询电话

  服务热线:8008205114(座机)、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