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主页 > 新闻资讯 >

广东探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疫情发生以后,广东口罩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提升到6000多万只;全国防护服胶条几乎都由广东省提供;口罩机、贴条机占全国产量超过八成……

  复工复产以来,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加紧生产,以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为核心的“世界级汽车硅谷”一步步成型;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5G设备市场份额在全球超过35%;世界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国际机器人产业新军正异军突起……

  面对疫情及国际国内“多重夹击”,制造业大省广东如何转型发展、化危为机?

  4月10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广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举措和决心。

  “广东制造”展现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应急能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制造业一直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广东拥有40个大类工业行业(全国有41个),规上工业企业超5万家,居全国第一;广东省进入世界500强13家企业中有6家是制造业企业,2019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万亿元。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介绍说,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制造”展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应急能力,体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十足的韧性,为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全省制造行业迅速动员、协同攻关,挑战了一系列的“不可能”。广东口罩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提升到6000多万只;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从1家增加到44家,日产量约13万件,实现了“红区”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儿童口罩生产三个“零的突破”。口罩、口罩机、贴条机、胶条4类物资调运总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全国胶条几乎都由广东省提供,生产的胶条长度可绕地球赤道超过9圈,口罩机、贴条机占全国产量超过八成,为支持全国特别是湖北、北京乃至国外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广东省在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呼吸机、监护仪、药物(如磷酸氯喹)等医疗器械、药品生产方面,也体现了广东制造大省的实力和担当。目前,广东全省10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龙头企业省内外供应商已经全部复工复产,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以上,企业正开足马力提升产能,为实现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夯实了基础。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在突发疫情面前,“广东制造”经受住了考验,充分证明了广东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清醒看到,广东省制造业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总体上是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不足,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产科、产教融合还有较大空间。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加快广东制造强省建设步伐刻不容缓。

  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广东“制造业十九条”,要求广东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开放合作先行地、发展环境高地,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广东制造强省建设要迈上一个重要台阶,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0%和35%;全省8—10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打造22个产值超千亿元工业园区。

  “六大工程”勾勒高质量发展路径

  广东“制造业十九条”以目标为牵引、问题为导向,启动实施“强核工程”、“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品质工程”、“培土工程”等“六大工程”。

  “强核工程”重点以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推动广东制造从根本上强起来。也就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选准攻关突破方向,抓住“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构建强大的制造创新体系,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立柱工程”即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筑牢工业“四基”产业基础,重点谋划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链工程”重点要建立完善产业链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着力强化重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在强链控链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级高端跃升。

  “优化布局工程”重点是优化广东制造在“一核一带一区”合理科学布局,实现先进产业集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相得益彰、耦合融合发展。发挥广州、深圳“双核驱动”带动作用,把沿海经济带两翼打造成为制造业新的增长极,着力提升珠三角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地位。

  “品质工程”重点构建广东先进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和世界一流制造业品牌。

  “培土工程”重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厚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广东“制造业十九条”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的制造业企业、首次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和新引进的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总部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由各级政府给予奖励;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南粤工匠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制造业十九条”提出“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块”的措施均为全国首创。全省各地正大力推行这项政策,取得初步成效。比如,广州市划定工业产业区块面积621平方公里;深圳市划定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佛山市划定工业用地面积约350平方公里。这些对省制造业发展十分重要、十分关键。

  “双十”集群构筑高质量发展主骨架

  广东“制造业十九条”提出要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任务,陈岸明介绍说,广东现初步制定了《广东省培育发展“双十”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方案》,并开始着力推动。

  所谓“双十”产业集群,就是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精密仪器设备。

  陈岸明表示,广东“双十”产业集群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现代化产业集群。目前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五个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在4月底就可以印发实施,其它的产业集群应该可以在6月底可以印发实施。

  10个支柱产业集群,规模都是近万亿级的产业集群,这体现了广东产业要“稳”,要稳步提升发展这一类支柱产业;另外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突出高成长性,这构筑了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骨架。

  集约高效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

  集约高效利用资源是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课题。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工业园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承载着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工业发展的要素。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说,广东“制造业十九条”也明确的提出,要提升工业园区产业的承载能力。目前广东省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51个,分布在21个市的110个县(市、区)。各工业园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满工满产。

  吴东文介绍说,目前广东省建立健全了工业园区动态管理机制,支持有工业发展需要且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区域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园区经批准认定后,给予用地指标支持;支持开发程度较高的工业园区扩容;对不适宜发展工业的区域,撤销工业园区或调整园区范围。同时,加快推进园区土地连片收储,对小而散的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清理、整合、撤并。打好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攻坚战,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支持广东省级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时广东集中资源培育重点园区及优势产业,支持园区围绕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品牌园区。择优选择湛江产业转移园、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珠海产业转移园、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园等一批工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水平工业园区;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韶关、河源、清远、云浮等环珠三角地区,依托工业园区为珠三角外溢产业量身打造一批专业化产业承接基地。同时建立园区发展长效机制,强化园区用地保障,建立园区“反哺”机制,支持各地结合地区实际和园区发展需要将园区产生的收益通过一定方式“反哺”园区发展,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较好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给予用地指标奖励,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李刚)